云南禄丰最美5大中国传统村落,滇中山水秀丽人文

2024-04-26 2043


云南,楚雄,禄丰。

地处滇中腹地,是昆明通往滇西方向的必经之地,西南丝绸之路重要一环。这里历史悠久,汉为秦臧县,当地4000年的盐文化带给这里璀璨人文。同时这里还是著名的世界恐龙之乡。

一起来看禄丰名列中国传统村落的全部5大古村落,你去过几个?


1 禄丰县金山镇炼象关村

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金山镇炼象关村,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。




这里是炼象关所在地,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(公元1643年),是明清时期滇西经济命脉的重要驿站,素有“盐商云集,万马归槽”之称。




炼象关,由炼象关、过街楼、西门楼、重关楼、登门楼、古街道、居民庭院、三华寺组成,从关口至关尾全长750米,共建有五座关楼、一座石拱桥和数十家盐商庭院。炼象关因盐而兴,因盐而衰,孕育了内涵独特、积淀深厚的盐文化。




炼象关是旧时西南丝绸之路的主干线滇西大马路上,所设九关十八铺中保存得最好的关铺,现有过街楼、许家大马店、城隍庙等遗址。 走进炼象关,这里还保留着当年马帮经过的石板路及古建筑,每一块砖瓦都见证了无数商旅的往来,沉淀着岁月的痕迹,沿着古道漫步,感受时光的沉淀之美。




此外,位于该村的滇缅铁路炼象关桥隧群也值得一看,由一段保存较好的铁路路基、五座桥梁和四个隧道组成,是滇缅铁路工程难度最大,桥梁和隧道最密集的路段。这条古老的滇缅铁路,和近代中国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,是中国人民在国家危亡关头,自强不息、奋起抗争的真实写照。


2 禄丰县妥安乡琅井村

琅井村,是云南省“古滇九井”之一,位于禄丰县妥安乡,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。




琅井曾被誉为“文献之邦”,古迹众多,琅井开宁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12年,规模宏大,盛极一时,寺中曾供奉的铜像群独具特色,是东南亚佛文化遗产中的瑰宝。




琅井村建立于唐代山麓产卤,辟于南诏。因狼舔地出卤,遂开井煎盐,故名狼井,后又改名为郎井,又因其盐“洁白味美”而改名为琅井。公元863年,唐朝人樊绰所著《云南志》中就有琅井盛产优质盐的记载,唐代南诏晚期开凿的筹井楼盐井、伏大井、开化井、兴隆井等七口古盐井遗址及明朝天启三年(1623年)设置的正五品官治所——琅盐井提举司,表明琅井盐业发展历史悠久。




琅井文化的发达和盐离不开。各种商贾在运销琅盐的同时,把中原一些先进的文化传播到这大山深处。建于雍正三年的魁阁楼,值得一看,采用骑梁跨柱的建筑手法,翘角飞檐,斗拱高耸,雕刻灵透,彩画绚丽,是当时整个琅井黉学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

琅井的民居建筑为中原风格,至今保存着千年盐都自然聚落的传统风貌,古迹众多,土木结构的四合五天井、走马转阁楼建筑、庭院一进三院、前有照壁的四合院土衙等传统民居,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温家大院、中街李继伯民居、革命烈士张经辰故居、大龙祠、后街江氏古楼、开宁寺、魁阁楼等传统民居和古建筑,深深印证了琅井发展的历史文化。


3 禄丰县黑井镇黑井村委会板桥村、黑井村

板桥村、黑井村,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,为黑井古镇核心所在地。




黑井位于禄丰县城西北65公里龙川江畔,汉唐时代这里以产贡盐而闻名于世。云南产盐不多,黑井是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。黑井古镇历史悠久,经济繁盛,文化深韵,被誉为“失落的盐都、明清建筑的活化石”。




与丽江古城的小桥、流水不同,黑井古镇多了几分古之悠悠,情之绵绵。“曲径高山险,山峦欲接天。万山相与峙,一水送溪烟”。凹凸不平的砂石路和斑驳陆离的石墙记载着岁月的沧桑,奔流不息的江水诉说着古镇的辉煌。




黑井古镇自古以来是个产贡盐的地方。依山傍江,是一个久封于龙川江河谷中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小镇,是云南四大古镇之一。这里民风淳朴,风景秀丽,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。




2000多年来,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黑井留下了许多古迹名胜,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、民居、宗教、牌坊等建筑,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,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。历经千年,古镇风貌依旧,历史纹脉清晰,特色鲜明。




据《黑盐井志》记载:“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,一牛倍肥泽,后失牛,因迹之,至井处,牛舔地出盐。”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,遂称此地为“黑牛盐井”,后称“黑井”。


4 禄丰县勤丰镇马街村委会旧县村

旧县村是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勤丰镇马街村委会下辖村,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。




这座有2100年历史的村落,以“南诏罗次王妃”和“美女城”的传说闻名遐迩。村内传统建筑集群建盖、协调分布、错落有致,古韵和文风浓郁。




这座小村庄自汉武大帝在此设置秦臧县府衙起,历经了多个朝代,有过“赤城”“罗部城”“罗次县城”等名字,明朝万历三十五 (1607)年,旧县村遭遇兵燹,焚毁了历时一千多年的县城,县治迁往碧城,这里逐渐演变成为村落,当地民众便沿俗而称,把这里称为旧县村。因南诏几代王妃皆从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秦臧独锦蛮选娶,传说被选的王妃个个美若天仙,倾国倾城,旧县村便有了一个引人遐思的称号:“美女城”。




在南诏时期留下的灵通寺、灵通书院、清代古城门和许多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建筑等古建筑中,最出名的当数灵通寺。寺庙建在旧县村后的来仪山上,而“灵通”这个名字,从公元837年南诏建寺院时使用,一直延续传承至今。灵通寺内至今供奉着罗次妃青鸳的塑像,因其远嫁的南诏王宫位于旧县西处,因而雕塑坐东向西。灵通寺周围,生长着4棵树龄1200年以上的黄连茶树,相传是罗次妃青鸳女远嫁南诏时行前所植。
评论列表 (0)
返回
发新帖